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06:30:00
来源:四川日报
江宁教授团队MCI工作组在社区开展研究工作。 受访者供图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魏冯 石小宏 科幻作品里,常能看到人脑与机械体巧妙融合,让人类获得强大力量。如今四川多个科研团队也在进行探索——华西医院的关联性脑机接口让卒中患者通过“意念”重启肢体功能,将被动康复转化为主动神经重塑;电子科大的孤独症脑机辅助诊断系统、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情绪闭环调控,展现脑机接口在复杂疾病干预中的多元可能。四川科研团队已进行大量探索 3月中旬,国家医保局明确设立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取出费,以及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等价格项目。 “政策支持体现前瞻性布局,但不可就此认为这个产业已经成熟。”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江宁说,“一些备受瞩目的脑机接口技术,离大规模临床应用有相当漫长的路要走,如精神类、情感类疾病,业内都在探讨脑机接口的应用可能。可该怎么用、怎样确保使用后能达到治疗效果且不产生副作用,还在探索中。毕竟我们对一些脑科学的基本神经原理都尚未完全明晰。” 江宁对本地产业生态有着清醒认知。“电子科技大学团队已做了很多探索,华西医院也拥有大量临床资源和全国一流医疗团队,四川有全国一流的‘临床考场’,但相比北京、上海、深圳,还缺乏脑机接口相关人才,脑机接口产业还处于‘建设链’而非‘健全链’的起步阶段。” 电子科大在2018年就联合多家省内医院成立了四川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脑机接口是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目前,四川部分科研团队已在脑机接口领域进行了大量探索。电子科大徐鹏教授团队利用脑电网络分析技术,发展出“孤独症脑机辅助诊断系统”,获批二类医疗器械。该校教授尧德中也提出在脑器交互框架下,把适度的体育锻炼、认知训练和社交活动与大脑的活动状态有效地整合、协调,可望逼近最佳的干预效果,团队据此研发初版系统,在康养机构老年人群的试验中显示较好的效果。未来可应用到健康管理等领域 4月9日,江宁向记者讲解全新脑机接口技术——关联性无创脑机接口的进展:患者使用这套系统时,可能会戴上类似头盔的设备,或在前额佩戴像吸汗带一样的装置。这些设备里的电极,能精准捕捉到脑部活动。一旦检测到偏瘫患者有运动意识,外骨骼或电刺激器就能驱动原本不听使唤的肢体动起来,让大脑重掌“指挥权”。“团队计划先以华西医院为示范,设计不同版本的设备,包括为康复中心打造的专业设备、基层康复单位的简版设备以及适合家庭使用的超简易康复设备,目前已启动医疗器械注册报证程序,力争2027年前让系列设备落地应用。” 江宁团队还将目光精准聚焦到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CI)领域,已研发一款智能可穿戴设备。借助这一设备,老年人能便捷测试身体数据。这些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团队便能在实验室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对相关老年疾病实现早期筛查、干预与跟踪,避免MCI恶化为阿尔茨海默病,从而错失最佳干预时机。 在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也有一支科研团队在脑机接口领域深耕。他们开展的针对抑郁症人群的无创脑机接口闭环调控研究项目自2022年下半年启动以来,已构建涵盖脑—外周器官—临床心理多维度的数据库,搭建起脑机接口闭环平台,并初步建成视频调控和物理刺激调控的闭环调控系统。患者通过观看特定视频物料调控负面情绪,或接受无创物理治疗,借助实时脑状态监控实现情绪精准调控。目前,团队正优化这两套闭环调控系统,未来有望满足不同亚型(如忧郁型、焦虑型等)抑郁症的精准治疗需求。 有专家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未来可能应用到健康管理等更多领域,如睡眠管理。江宁团队正在研发的一款睡眠调节设备,能在不影响睡眠的前提下,对睡眠进行有效评估,实现缩短入睡时间、延长深睡周期和智能动态唤醒。“比如闹钟定在6:30,到6:28发现你还处于深睡区,设备就会进行脑刺激,让你过渡到浅睡区,6:31确认到浅睡区后再唤醒你。”短评技术热的冷思考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魏冯 面对老龄化加剧、慢性病负担加重、精神健康问题凸显,传统医疗手段面临瓶颈,脑机接口自然“热”起来。但技术热的同时,需要冷思考。目前的脑机接口产业仍面临基础原理未解、产业链待完善等挑战,处于“弱通用”阶段。 以四川为例,虽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临床资源和电子科大的科研实力,但产业链尚未形成闭环。相关政策应继续支持技术创新,如优化医疗器械审批流程、推动校企联合攻关,引导资本投向底层技术研发,避免低端重复。同时强化伦理审查与风险预警机制,确保技术在可控范围内发展,避免隐私安全、意识自主权、技术公平性等方面的问题。 公众认知的提升同样关键。脑机接口并非万能灵药,也非万能钥匙,如睡眠调节设备虽能优化唤醒时机,但无法解决因心理压力导致睡眠质量不高等深层问题。同时社会也需做好科普教育,让公众了解和理解技术的边界,避免盲目追捧或抵触。
相关文章
智控未来,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PLC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创新与突围
4月10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官网传来。《关于公布职业教育自主研发设备成果案例名单的通知》正式发布,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智能制造系自主研发的“虚实桥接—PLC虚实结合实训控制平台成果转化与应用”赫然在列,成功确定为职业教育自主研发设备成果案例。谁能想到,这一成果的背后,是一场由
2025-04-15 21:47:00
“山海”提升工程再升级!浙江山区海岛县首例远程机器人手术成功实施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朝香 刘千 通讯员 张冰清4月15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简称:浙大邵逸夫医院)庆春院区机器人远程手术中心,浙大邵逸夫医院普外科蔡秀军教授团队的主任医师梁霄,为远在衢州的江山分院患者成功开展了远程机器人胆道手术,这是全省32个山区海岛县首例远程机器人手术,标志着浙
2025-04-15 18:12:00
来源:四川日报江宁教授团队MCI工作组在社区开展研究工作。 受访者供图□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魏冯 石小宏 科幻作品里,常能看到人脑与机械体巧妙融合,让人类获得强大力量。如今四川多个科研团队也在进行探索——华西医院的关联性脑机接口让卒中患者通过“意念”重启肢体功能,将被动康复转化为主动神经重塑;电子科
2025-04-15 06:30:00
IT之家 4 月 14 日消息,据南海东部油田消息,青岛海洋工程建造场地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西江 24-7 平台上部组块顺利完成结构封顶,全面进入设备安装及调试阶段。该项目创新采用模块化建造新技术,在提高项目质效的同时助力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实现新突破。据介绍,西江 24-7 平台为无人智能平台,是西江
2025-04-14 22: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