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9:56:00
2015年前后日均客流量超500万人次,2023年日均客流已跌至约194万人次,几乎比轨道交通客流少了一半
生活在西安的你,有多久没坐过公交车了?不坐的原因是什么?
曾经,西安公交每天承载着全市80%以上的运力,如今,这一数字已降至不足20%,公交日均客流不到200万人次。
近期,不断有市民反映等车难、车少、车间隔长,这些原因“逼迫”更多人放弃公交。但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走访发现,市民对于公交仍有相当大的需求,一些热门路线仍然保持着较高的人气。
一边是司机寂寞地开门无人上车,一边是乘客抱怨车难等,两者之间的分歧究竟在哪里?西安公交,未来将走向何方?
困局中的求变之路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包容和支持,在这里,我们“问计于民”,如果你有好的意见或建议,欢迎拨打华商报新闻热线029—88880000告诉我们。
市民声音
公交的便捷程度『倒退』了
想说爱你不容易
63岁的郭先生家住西安市文艺路,这里是老城区的中心区域,也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但他没想到,当时光跃到2025年,在家门口等公交居然变得如此之难,甚至比不上上世纪的水平,公交的便捷程度“倒退”回去了。
在郭先生的眼里,西安公交“生病”了,如今“有气无力”。
309路常常一两辆车在跑
半小时等不来是常态
“我家门口的309、402、14、800路车辆不断减少,城市在不断进步,等公交反而越来越难。”4月1日,郭先生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尽管附近就有地铁5号线,但自己还是更喜欢坐公交,一个原因是公交站更近、走路少,而搭乘地铁需要走更多的路,对老人不太友好;另一方面,公交不管多远只需要一元钱,地铁相对贵一些。但是,如今的西安公交状态,让他越来越失望。
“309路从长安大学到火车站,全线经常就1到2辆车在跑,半小时等不到车是常态,有时候甚至要等1小时,投诉也不顶用,说是线路总共只有5辆车。”郭先生说,402路车也很少、很难等,其他的14路、700路、800路等二三十分钟也是常态,公交的这种现状在整个城市已成为普遍现象。
等车时间太长“逼”走乘客
公交运营陷入恶性循环
郭先生说,他也知道因为西安地铁线路越来越密,对公交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客流量下滑严重,为降本增效,不断减少投运车辆,延长发车间隔时间。而因为等车时间拉的越来越长,很大程度上也“逼”走了习惯乘坐公交车的市民,大家在苦苦等待中气愤、无奈离去。于是,形成了老百姓等不到公交车——公交客流量持续减少——公交公司亏损继续扩大——为降本增效继续减少车辆、延长发车间隔——老百姓更加等不到车。如此恶性循环,难道继续观望,再恶化?
“地铁确实快捷,不会堵车,但公交也有自己的优势,是城市不可替代的重要交通工具。”郭先生说,他刚从北京回来,北京的地铁比西安更多,但等公交一般就十分钟。
郭先生直言,西安公交目前“病”的很严重,这是一个严重的民生问题,希望能够引起政府部门的强烈关注,给予西安公交大力支持,帮助公交尽快恢复健康运行。
等车难投诉数不胜数
302路早晚高峰间隔50分钟
平峰60分钟
郭先生代表了这座城市里不少人的心声。近年来,华商全媒体接到了很多有关公交难等的市民投诉,也曾多次予以报道和监督。
以下仅是其中的3条,窥一斑而知全豹:
2024年3月,有网友投诉238路公交车辆严重缺少,影响草滩区域居民出行,下班高峰期仅1辆车运行,间隔超40分钟,询问多久可恢复正常。
西安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回复:238路由皂河东路公交调度站开往文景路凤城七路口,单趟运行时间为62分钟,计划高峰时段发车间隔为20分钟,计划平峰时段发车间隔为40-50分钟。2024年3月11日至3月15日,238路日均客运量为2387.8人次,日均千车公里人次为1904.4,经客流数据分析,目前238路出车数能够基本满足沿线需求。
2024年8月,有市民反映212路公交车太难等,在北池头二路南段等车至少要半小时甚至更长,有时候一来却连续五六辆,发车非常不规律。
公交公司回复:将科学合理利用智能调度平台,关注因交堵造成的车距不均现象发生,及时采取“到站即发”等灵活调度措施,保证线路营运秩序正常。同时,建议乘客下载“西安公交出行”APP,实时查看车辆信息。
2025年2月,有市民反映302路很难等,快1个小时才来一辆。
公交公司回复:反映情况基本属实。302路配车15辆,因沿途客流较少,早晚高峰时段发车间隔50分钟,平峰时段采取60分钟定时发车。针对反映,将早晚高峰时段发车间隔由原来50分钟调整为25分钟,平峰时段因客流较少采取定时50分钟发车措施。
从上述回复可以看出,群众反映基本属实,官方回复背后隐藏的核心意思大约是——就这样了。
记者体验
公交座位坐不满是常态
少数热门线路依然客流多
4月1日至2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选择了西安市区若干个站点,对不同时间段公交频次、乘客数量、候车条件等状况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并乘坐“宝宝巴士”进行了体验。
丈八北路科技路口十字公交站:
候车环境差
晚高峰两三条线路客流多
4月1日,丈八北路科技路口十字东北角位置的公交站,附近就是地铁3号线站点。
下午6点10分,晚高峰时段。站点等车人数30人左右,其中老人4人,其余都是上班族和少数学生。站点等车环境较差,站牌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道沿上,不到两米宽,没有遮雨棚、座椅及实时播报,大家只能站在狭长的道沿上候车。
此处有十余条公交线路,180、202、300、253、199路相继到站,199路车上人比较多,该站上了十几人,离站时车上几乎站满人了。
225路车上人最多,几乎已站满,车也多,间隔大概十分钟。253路车不少,车上人也不少。711路大约十分钟一趟,312路七八分钟一趟,车上人少,很少有站立的乘客。
到6点35分,202一下子来了3辆,每辆人都较多。两辆180路为黄色小巴,人不少。
下午到6点40分,上上下下中,站点等车人数下降到十几人。
下午6点41分,在等待31分钟后,终于来了一辆S7路,共11站,终点是大庆路枣园南路口,黄色小车,被称为“宝宝巴士”,这里是始发站。
记者注意到,根据站牌消息,只有工作日的早晚高峰运行。记者登上S7路,9个座位坐满,站了4人。“这个车很少,大约半小时一趟,碰上就很幸福,直接坐到家,如果错过了就只能换别的车,等待时间太长了。”乘客张女士告诉记者。
北窑头站:
候车环境差
晚高峰学生乘车多
下午6点52分,记者到达北窑头站下车,在此继续观察。
该站点位于地铁5号线汉城南路站D口外,11人等车,其中有一位老人。大家同样只能在1米多宽的道沿等车,没有防雨棚、座椅及语音播报。
下午6点56分,711路到站;6点58分,202路到站,此时这些车上已无人站立,座位基本都有人。
下午7点,212、831路到站,7点01分199路到站,车上已无人站立有空位。
下午7点04分,300、711、186、312路一起到站,车上这时都比较空了,无人站立有空座。此时该站点等车人数下降至4人。
随后不断有公交进站,车上都有座位,下午7点18分,站点中小学生增多,等车人数增加到近30人,其中225路上学生最多,7点31分记者离开时,还有十多人在等车,一半是学生。
唐延路科技路口两个公交站:
候车人少车辆空
与紧邻地铁站形成巨大反差
4月2日,唐延路科技路口站,位于十字东南角,旁边是地铁3号线和8号线延平门站。公交站点紧邻自行车道,有座椅和防雨棚,无播报。
早高峰8点,站点无人候车,15路到站,下了3位年轻人。随后来了3位年轻人等车。
陆续又来了高新2号、高新1号、400路,车上均乘客寥寥,座位没坐满。
8点07来了一辆40路,车上基本站满了人,该站上了一名男子,已经站到了司机旁边位置。
紧接着是一辆14路,车上也有几人站立。
8点09分来了一辆226路,人较多,有站立。
后续还有车辆到站,其中312路上下人都多。
8点19分,219路到站;8点20分226路到站。此时只有两位老人等车。
8点22分,40路到站,无人上车,车上仍有五六人站立。
此时,车站恢复到无人等车状态。
由于附近写字楼多,该站下车人多,等车人多维持在两三个的状态,时常空无一人候车。
8点25分,记者转弯来到该路口南北方向南侧的站点。由于非机动车道窄公交无法进入,站牌被随意停放的电动车包围,有实时播报,有座椅但车不进来,为了方便上车,大家只能站在狭长的道沿上,上车下车均与电动车抢道,很危险。
此时该站点只有三人在等车,陆续有261、26、107、高新4、324路等进站,35分又来了一波车辆,随后进入无人等车状态。
8点40分,512路到站,查询显示线路上有4辆车,两辆紧挨,中间十几站无车,间距大。
8点42分又来两人等车。这一站明显特征是下的人比上的人多。
到8点58分,只有4人候车,其中3人是老太太。
这一站曾有持续多年客流量非常之大的261路,被一些网友称为“客流王者”,从锦业路西三环路口到公交六公司西区,途经以前没有地铁的红庙坡地区,线路跨度长,车多人多,高峰期人挤人。随着地铁8号线的通车,多个站点与261路重合,客流明显下降,但较其他线路仍然乘坐者多一些,查询单向七辆车运营,约十分钟一趟,间隔较为均匀。
早高峰时段,密密麻麻的乘客从与这里一条马路之隔的地铁站蜂拥而出,两者形成巨大反差。
钟楼西公交站:
候车环境好
不时有国内外游客坐公交
4月2日下午6点20分,记者来到钟楼西侧南边的钟楼西站点,此处有人维持秩序,有座椅无播报,位置宽阔,等车10多人。车辆进站频次也密,来了一辆618路,人很多,车内几乎站满。
有一家五口东北游客从32路下车,刚下车爸爸告诉女儿:“这就是钟楼。”
下午6点40分,从604路下来了20多位外国青年,他们是一个旅游团。
下午6点46分,从201路又下来4位外国游客。
下午6点50分,候车人不足十人。
此时过来的43、611、604路车基本都是空的,车上只有一两个人。
记者来到北边的钟楼西站,约20人等车,过来的15、45、611、222路都很空。登上43路,只有八九位乘客,从大唐西市下车时,车上仅剩3位乘客。
晚上8点37分,记者来到西工大西门站,只有两人等车,此时的公交上只有几个人坐着。
晚上8点42分,107路一下子来了两辆车,车上都很空,站点已经无人等车。8点46分又来了一辆107路,车上乘客仅一人。8点52分,24路抵达,一女子刚来即上车,此后又恢复无人候车状态。
记者实时查询多辆公交运行情况
候车最短11分钟 最长45分钟
4月6日下午5点30分到6点,正是清明假期客流返程时间,记者通过西安市交通局的“西安大交通发布”公众号,随机查询了多条线路的车辆数据。
402路:单向2辆车,站点最长候车时间32分钟。
700路:单向7辆车,站点最长候车时间24分钟。
40路:单向3辆车,站点最长候车时间29分钟。
46路:单向5辆车,站点最长候车时间21分钟。
618路:单向7辆车,站点最长候车时间11分钟。
11路:单向3辆车,站点最长候车时间18分钟。
300路:单向4辆车,站点最长候车时间17分钟。
302路:单向4辆车,站点最长候车时间20分钟。
709路:单向6辆车,站点最长候车22分钟。
512路:单向2辆车,站点最长候车45分钟。
10路:单向4辆车,站点最长候车23分钟。
26路:单向11辆车,站点最长候车13分钟。
高峰期有座位舒适性提高
热门线路人气依旧旺
市民对公交仍有很大需求
从观察体验情况看,无论是高峰期还是平峰期,前几年挤公交的情况已不复存在,高峰期乘车有座位的几率很高,乘公交的舒适性提高了。
但有些站点候车环境差,设施不全,近年来政府部门倡导的公交港湾建设进展缓慢,高峰时段堵车加剧了等车难。多数公交的多数时段,连座位都坐不满,在线运行车辆少,间隔大,等车难,遇到堵车时间就更长。加之免票的老年人乘车多,还有打折的学生客流,一趟车拉上十几个人,刷卡付一元的乘客数量还有限,公交运行成本与收益倒挂十分突出。
但记者还注意到,市民对于公交仍有相当大的需求,它是城市交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一些热门路线仍然保持着较高的人气。
司机声音
线路车少了一半
轮流开网约车 收入微薄进退两难
今年,40岁的周航(化名)和公交公司的同事们一起开起了网约车,这种体验对于他来说,既新鲜又无奈。
周航退伍后当上了公交司机,曾经跑过多条线路,经历了“人挤人”的公交盛况,一度月薪达到七八千元,那时候跟车队请假休假都很困难。他喜欢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地做好服务,多次受到公司表彰。
最近四五年来,随着西安公交客流严重下滑,周航的工作越来越“轻松”,现在假好请了,年假也能休了,线路只开一半的车,收入大幅下降,每月扣除社保后工资3000元左右,无法养家糊口,生活、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安置人员,今年公司安排司机轮流开3个月网约车。但网约车也趋于饱和,竞争激烈订单下滑,一天跑到晚收益也不咋样。
“辞职吧,人到中年,再就业不容易,毕竟自己是正式职工。继续干吧,收入太寒酸,养不了家。”周航说,他对公交感情很深,曾经以此为荣,没想到有这样无可奈何、进退两难的一天。现在只能是尽量多干点家务活,接送孩子、辅导作业、洗衣做饭全承包。他也惆怅,公司改革来改革去,整天优化调整,为啥效果甚微,公交未来的出路究竟在哪里?他也很迷茫。
数读公交
客流腰斩 补贴下降
西安公交迷惘中求变
十年前,西安公交堪称“城市顶流”。2015年前后,日均客流量超500万人次,车厢拥挤,高峰发车间隔5分钟仍供不应求。
当年,西安公交每天承载着全市80%以上的运力,而如今,这一数字已经降至不足20%。
据统计,2024年西安地铁日均客流382.23万人次,而公交的日均客流在2023年已跌至约194万人次,几乎比轨道交通客流少了一半。
公交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票款收入和财政补贴。公开数据显示,西安公交集团的公共财政补贴2021年约33.3亿元,2022年约24.3亿元,2023年降至23.4亿元左右。逐年减少的补贴,让公交企业运营下滑速度加快,也导致了市民更大的失望。
但是,我们也看到,西安公交正在努力顺应市场,求新求变,突破困局。
比如开行网约公交“捷巴士”;推出定制公交,有公交婚车、高校接驳车、旅游公交、夜景观光巴士,清明祭扫网约公交等;推出“招手停”线路,探索推行大站快线、区间直达、定时发车等服务模式。今年已在30多条公交线路上开行“宝宝巴士”,车型小便于穿街走巷。还包括试行共享用工,加入网约车,向社会车辆提供修车养护服务等。从中可以体会转型求变的艰辛,但由于分类服务涉及人群有限,似乎尚未带来明显的改善。
据2025年西安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部署,今年将突破传统线路设置,积极探索需求响应式公交服务,大力发展通学、通勤、就医、文旅类“公交+”线路,推动公交与地方旅游、经济融合发展,全年新开、调整公交线路不少于40条。进一步优化公交与地铁、公交与新建区域“最先和最后一公里”出行服务。
针对目前西安公交现状问题,华商报此前曾向西安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发函,拟定对以下问题进行采访,但是截至发稿,公交公司对此未给予回应。
1、对于当前群众有关公交普遍等候时间长的反映,有无解决措施?
2、在近年城市公交客流下降明显的情况下,做了哪些努力和突破?
3、未来,西安公交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
专家观点
西安公交亟需重新定位再出发
需要政策倾斜和大力扶持
陕西省社科院副研究员王晓勇认为,公交代表着城市的交通文明,代表着这个城市的民生福祉水平,具有鲜明的公益性质,方便、廉价就是它的必备特征,其存在就是为了方便群众出行,并非市场行为,哪怕乘客再少都不能成为车少的理由,绝不能单纯地追求降本增效、经济效益。公交公司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必须肩负社会责任。因为客流下降就断崖式的减少运营车辆,这样做法失当。即使在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车的发达国家,公交车也是常备的交通工具,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和文明程度。就像盲道一样,可能一年到头也看不到几个盲人在盲道上行走,但盲道的设置必须存在。
“尤其是早高峰,一分钟都宝贵,半天等不来一趟公交车,赶着打卡的人只能放弃公交。这些群体不是不想坐公交,而是因为公交的不靠谱而被迫放弃。”王晓勇说,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本来想坐700路,有时候半个小时等不来,着急的很,就对公交蛮失望的,慢慢也就不坐了。
当然,大家也看到了公交公司的现实困难,客流下降难以支撑,这就需要政府出面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和大力扶持,如增加运营补贴、优化乘车及通行环境等。这是政府必须克服困难肩负的责任,单纯让公交公司去承担经济亏损也是不对的。这也就需要我们城市的管理者把眼光放远一些,真正考量到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
“如果公交方便、守时、廉价,相信还是有大量人群,包括最基层的打工者,会坚定地选择公交车。”王晓勇表示,西安的工资水平并不高,多数人的月薪只有几千元,打工者需要考量交通成本。而且对于外地游客来说,也有乘坐公交的需求,公交也代表了西安的形象。
在秉持公益的前提下,王晓勇认为,公交也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更加灵活与优化。比如,现在正是最美赏花时节,可以开通赏花专线公交、爬山专线等。在很多方面,从政策上应该给公交一定的弹性和自由度,给其一定的市场化操作空间,包括时间、价格等,调动公交公司的积极性。
“越是服务不好,越是没有乘客,越是恶性循环。”王晓勇认为,问题的症结还是在于当前公交的定位不对,更多的考虑到了一个单位的成本与效益。以前西安人坐公交也就5分钟一趟,慢一点也就是十来分钟一趟。如果都是普遍半小时一趟,那公交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现在因为等候时间长,老年人坐的多,如果继续是这样的服务水准,老年人也可能都不坐了,公交就更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因此,西安公交迫切需要重新定位,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找准确。不能面对竞争“摆烂”“破罐子破摔”,自己把自己最终淘汰了。在现有条件下,更应做好服务与管理,重新赢得群众信赖。
对于西安公交的现状,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民生组组长石英分析称,随着私家车、网约车不断增多,地铁线路不断开通,市民出行可选择的交通方式多了,公交客流量下降已成事实。客流量越少,发车班次就会随之减少,等车的时间就越长,乘客的满意度就会越低,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在此背景下,一成不变是不行的,西安公交必须求新求变,寻找破局。建议公交系统主动应对市场形势,主动了解乘客的多元化需求,不断求新求变,推出灵活、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公交爱好者陈先生建议,大幅砍掉“僵尸线路”,合并重复线路,填补地铁盲区。交警部门也应提供大力支持,在拥堵路段增设公交专用道,安装摄像头严查占道,让公交“快起来”。
热点锐评
期待西安公交重生
也需要市民包容与支持
不仅西安,全国其他城市公交运营也都面临同样困境。统计显示,从2014年至今,全国公交车客流量下降近一半,公交亏损是全国普遍问题。自2022年以来,20多个城市出现了部分公交线路停运或欠薪问题,其根本原因还是客流下降和收入锐减。
4月3日,据媒体报道,因财政紧张补贴不到位无力支持,河北赤城公交公司拟取消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政策。消息引发强烈关注,很快当地就表示继续执行免费政策。
2024年10月,《城市交通管理条例》出台,提出了一系列城市公交破局方案,鼓励根据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运输距离以及换乘方式等因素,建立多层次、差别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票价体系,意即票价可动态调整。
此前,广州、兰州、沈阳等多地公交已开启涨价模式。以兰州市为例,采用单票制线路与多票制线路相结合的方式计费,其中单票制线路票价为2元、多票制线路2元起价,可乘10站,0.50元进位加乘5站,以此类推。
王晓勇认为,取消让老年人免费乘车的政策,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相反,公交企业的运营状况可能面临进一步的恶化,整体走向服务变差、客流更少的恶性循环。“我们已进入老年社会,优待老人就是保护明天的我们。”
对票价调整,王晓勇表示,西安公交刷卡5折一元的票价已执行多年,备受市民好评。是否调整票价,需要谨慎考虑,必须提前召开公证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
公交不会消失,但必须重生。当公交找准着力点,回归“物美价廉”的本质,乘客自然会回归。这场转型,需政府支持、企业魄力,也需要西安人的包容与支持。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李琳 文/图 D21
相关文章
2015年前后日均客流量超500万人次,2023年日均客流已跌至约194万人次,几乎比轨道交通客流少了一半 生活在西安的你,有多久没坐过公交车了?不坐的原因是什么? 曾经,西安公交每天承载着全市80%以上的运力,如今,这一数字已降至不足20%,公交日均客流不到200万人次。 近期,不断有
2025-04-08 09:56:00
位于城市副中心的地铁6号线南延工程,计划今年通车。目前,新建车站东小营南站主体结构已经封顶,铺轨进度完成过半,正在开展车站附属结构施工和设备安装工作。地铁6号线南延工程该线路是北京中心城东西方向骨干线6号线的延长线。线路区间北起既有潞城站,沿运河东大街向东敷设,至减运路转向南,在规划潞阳大街与防护绿
2025-04-06 19:43:00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获悉,4月4日,清明节假期第一天,铁路中短途客流增长,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985万人次,计划加开旅客列车1009列。4月3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616万人次,运输安全平稳有序。截至4月4日9时,铁路12306已累计发售清明假期车票5710万张。
2025-04-04 14:40: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佳霖清明假期期间,随着祭扫、探亲、旅游客流叠加,威海站迎来客流小高峰。4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威海站候车大厅,旅客们有的拖着行李箱匆匆前行,有的在候车区耐心等待,整个大厅内人头攒动。乘客刘先生正准备搭乘高铁前往潍坊,他感慨道:“今天候车的人真不少,不过进站和检票都非常顺畅。我一开
2025-04-04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