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教育“焕新”与区域“蝶变”同频共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07:10:00    

1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广袤的农村,没有一个现代化小区,没有一座公共建筑。今天,这里已是城市新中心,高楼耸立、车水马龙、企业云集。作为湖北省第一个城市新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示范区,襄阳市东津新区高楼林立,片片校区犹如珍珠般镶嵌其中。

“新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让每一个在新区安家的市民实现‘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东津新区(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徐勇介绍,新区正处于跨越赶超机遇期、特色崛起蝶变期,教育发展助力新区变得更美好,新区如火如荼地建设与发展,也为新区的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改变。

1 建好学校,保障学生入学需求

在东津新区鹿鸣苑小区(原肖营还建房),居住的大部分是肖营村征迁村民。村民们对于征迁的态度,从最开始的抗拒、抵触,变为抢着主动签字、催着快点搬家。这些转变,离不开小区对面“幼+小+初”的“三校联动”提供的保障。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近日,记者走进鹿鸣幼儿园就听到孩子们欢快的歌声。该园于2023年9月投入使用,设有大、中、小6个教学班,在园幼儿179人,是新区目前最年轻的一所公办幼儿园。

鹿鸣幼儿园副园长徐满红说:“放学时间一到,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排着队,礼貌地跟老师告别。家长接到孩子后,过条马路就到家了,非常方便。”

在鹿鸣幼儿园左右两侧,仅一路之隔,分别是已经投入使用的浩然中学和东津新区第二实验小学。

东津新区教育办负责人胡勇介绍,浩然中学可设置36个教学班,东津新区第二实验小学可设置36个教学班,两所学校可提供学位共3420个。目前,已有3182名学生就读,可以充分满足片区内学生的入学需求。此外,东津新区加强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全区教育资源统筹,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各类学校布局建设。

2 合作办学,汇聚各方优质教育

“调整呼吸,开弓!”在星汇城实验小学射箭教室,孩子们在教练的指导下,动作整齐划一,认真地盯着靶位。“这是我们学校开设的特色社团课,有射箭、人工智能、编程等20多种课程,并且聘请了专业教练为孩子们授课。”星汇城实验小学校长张静介绍,社团课很受学生和家长的喜欢,学校每周安排半天的时间开设各类社团课程,实现多元发展,从而打造“人人有特长,生生有兴趣”的特色校园。

同时,东津新区着力发挥名校引领作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襄阳五中实验小学、襄阳五中初级中学、襄阳四中国际学校等纷纷落户东津,充分发挥了名校品牌效应。

东津新区教育办基教科张华介绍,该区大力推进教联体改革,做大做优做强区域教育资源“蛋糕”。先后促成6所新建公办学校与名校合作办学。截至2024年秋季,已有5所合办学校正式启用,为星汇城、高铁新城、生态城、千江印月片区提供了9720个优质学位。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合作共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3 做优教育,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城市发展中,教育“红利”如何惠及更多老百姓?东津新区下大力气实施产业兴城、教育兴城战略,扩大学校规模,带动人口集聚,激发发展活力。

胡勇表示,近3年,东津世纪城、华侨城、星汇城、汉江生态城、高铁新城、东津新镇等六大片区新建义务教育学校12所,建设资金投入10.9亿元,计划新增学位20740个,其中已启用新建学校11所,已实际新增学位18040个。

随着东津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布局,基础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品牌效应吸引力越来越强。2022年以来,每年新生学生数都比上一年度净增3000多人,吸引了大批人口来东津新区就业、生活。

义务教育初露锋芒,高等教育齐头并进。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襄阳示范区项目交付使用、华中农业大学襄阳校区(现代农业研究院)建设项目完成、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启用……城市蝶变、科创聚变、产业质变相互促进,形成以才促产、以产兴城的良性循环。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11日 第03版

作者:本报记者 程墨 通讯员 杭国玲 樊海涛

相关文章

教育部通报8所学校违规办学!各地举报方式→

据新华社报道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公布河北、江苏、河南等地查处中小学违规办学行为的典型案例并就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提出要求↓↓公布案例涉及提前开学、违规补课等问题,涉事省份教育部门对相应学校给予全省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取消荣誉称号,对学校主要负责人给予免职等处理。通知指出,中小学在校时间过

2025-04-14 10:18:00

国开双语学校引领AI教育创新 打造智慧教学区域标杆

【来源:青岛新闻网】4月11日下午,一场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AI+”赋能课堂教学研讨会在青岛城阳国开双语学校举行。本次活动由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主办,旨在全面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赋能课堂教学创新,通过重构教与学的关系,优化教与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

2025-04-12 13:39:00

千企雄安行—2025雄安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合作大会举办

更多资讯请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4-11 19:36:00

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 最高补助12亿元

本报记者 黄永旭 北京报道时隔一年,两部门再度联合发文明确,继续支持部分大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注重向提振消费方面发力,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中国经营报》记者观察到,去年4月底,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行动就已出台明文,并于5月底公示了首批拟支持的15座

2025-04-11 15:15:00

教育“焕新”与区域“蝶变”同频共振

1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广袤的农村,没有一个现代化小区,没有一座公共建筑。今天,这里已是城市新中心,高楼耸立、车水马龙、企业云集。作为湖北省第一个城市新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示范区,襄阳市东津新区高楼林立,片片校区犹如珍珠般镶嵌其中。“新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让每一个在新区安家的市民实现

2025-04-11 07:10:00